唐代英語言教育學習機構 教學理念 (二)

如 何 學 好 英 文 ?

唐代英老師自創唐氏拼音法。
不論兒童、國中、高中學生及成人,可於極短時間內即可聽音拼字、看字唸音
v 英文單字約60萬至75萬個,如此龐大的字彙要如何記憶?唐老師以其音樂
及美術的涵養,加上科學的歸納法,深入英文造字的根源,再予以分類,使用從
孩童(幼稚園中班)到成人(50歲以上)皆可以接受的簡易方法,輕鬆自
在的不斷擴大字彙及作詞類轉換,享受迷人的文字遊戲,只要是由口中說出的字,
就隨音拼出,中間快速轉換的子音,母音能正確的,一個字母也不差的完成
▲ 單字猶如建造房子的磚塊,需要極龐大的量,但單有磚塊只能砌一個二樓的矮屋,要建造高樓大廈一定要加入鋼筋,也就是文法(Grammar)
▲ 文法又可比喻成設計師的藍圖;有了藍圖就可以實現我們理想的建築願景。
唐老師以美術的構圖,及版畫複製的原理,可解釋十分深奧,難懂的文法,使學習者以上美術課的心情享受句子文法結構的美妙。低年級的孩童皆看得懂圖畫,文法已成了美麗的圖畫
語言、文字、音樂、美術,是不可分割的人類智慧的結晶。
v 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樑,是約定的、模仿的、創新的,但不是背誦的
使用國語的人可以體驗到一件事實:
甲、乙雙方在語言溝通的同時,一定不會想到文字,腦中浮現的是意像、圖形、實體,但絕不是文字
人類的語言包括了眼睛、手勢、面部肌肉、及聲音,這也是演員在默片時代傳達的語言。漫畫家在圖畫中勾勒出的訊息。
▲文字是人類約定的一種符號。有些文化只有語言,而沒有文字,例如消失的印加帝國(今祕魯境內)
文字的目的在於記載,不受時間、空間限制;語言則受時間、空間的限制。但人類有了錄音機之後才能將原音重現。


v 如果強調以背誦方式學習語言,將使學習者增加文字的負擔,有極大多數的人只
會說,但不會寫,古今中外皆然。
▲語言的熟練要有環境的配合,而且一定是雙向的溝通不單向的死記文字
例如:孩童在台語環境中長大,耳濡目染自然會說台語;他們可以從人的面部表情,聲音的急緩高低,猜出對方的意思,而自己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與對方溝通,在相互的不斷溝通下,終於模仿了對方的腔調,因此在中國大陸的北平話(國語)與在台灣的國語發展出不同的腔調。
▲任何一種語言,若以密集方式,再配合環境,約四個月即可暢所欲言。但在台灣及中國大陸目前並沒有說英文的環境,若只強調口語教學,將面臨學習時要跟「誰」講的困境。一對一對的溝通是理想,但即便是雙語學校仍是一個班級十數人與一位老師溝通的情況。因為父母不會講英文,使口語教學遇到瓶頸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